“吃五谷,生百病”,平常免不了遇上小病小痛,需要及时妥善的处理。最近,我想给患有高血压的父亲配备家庭药箱,并且整理一下自己的常备药箱,因此特意梳理了一下安全用药相关的注意事项。
如何购买正规可靠的药物?
首先,我们基本可以信任正规医院的药房。看病后,医生根据病情,开出对症的药方。我们需要严格遵医嘱、有规律地用药。
我时常叮嘱老爸,不能自行加减药量,也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自行停药,以免血压波动太大。如果病情确实有改变,可以到医院复诊,进行相关检查,让医生酌情修改用药方案。
此外,我们要确认可靠的社区药店或者网络平台,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药物。注意药品包装上应有 “国药准字”的字样,这是药品合法生产和销售的标志。
为了应对半夜发烧、烫伤或者被菜刀割伤等紧急突发事件,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常用药,以治疗感冒、发烧、过敏、跌打损伤、烧烫伤、蚊虫叮咬等。
购买药物前,可以预先准备。例如明确自己的症状,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、部位、程度等。比如,同样是感冒,风热和风寒感冒在用药上有差异,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也有不同的药物。可以用手机或者纸笔进行简要记录,以便向医生或者药剂师准确描述。
此外,在社区药房或者网络平台续买药物的时候,关注药物名称、剂型和规格,尽量购买和医生药方一致的药物。假如药物的规格不同,例如,有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片20毫克,有的却只有10毫克,要根据处方进行相应的调整,避免药量不够或者过量。
我们在用药之前,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,看好药物的用途、用法、成分、剂量等。如果同时期吃多种药,记得咨询医生或者药剂师,避免因为合并用药造成药物过量或者毒性反应。例如,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,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等。
此外,注意用药时的饮食禁忌。例如,我们也许听说过“头孢就酒,说走就走”,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,不仅要避免饮酒(白酒、啤酒、红酒等),也不能吃含酒精的药物、食品等,如藿香正气液、酒心巧克力、酒制蛋糕、酒酿圆子等,以免造成头痛、呕吐、心悸,甚至死亡。
现在不少药品价格不低,随便买点常用药,可能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。那么,如何尽量减少相应的开支呢?
有的朋友也许还不知道,原来在网上和药店买药,也可以用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。我国的医保政策还规定,家人可以共享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。限于篇幅,我们将在另外的文章中详述使用条件、方法步骤等。
图片
如何正确服药?
首先,我们需要严格遵照医嘱,不宜自行添减药量,也不能擅自停药。例如,头孢等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疗程、按规定剂量服用,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。
慢性病人要重视定期复诊。以糖尿病人为例,在家要定期使用血糖仪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此外,每隔3至6个月要去医院进行复诊,根据个人情况,有可能需要检查心脏功能、血脂、眼底、肝肾功能、血糖等,方便医生根据病情的变化,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。
在就医与取药的时候,问清相关注意事项,并认真阅读说明书,避免错误用药。如果发现医生的处方与说明书相互矛盾,一定要大胆咨询、谨慎核实,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导致健康受影响。
其次,注意吃药的时间。有的降糖药要求在餐前半个小时吃,而有的需要随餐吃,以便达到最好的药效。有的药物需要在饭后吃,那么就不能空腹用药,以免造成胃肠道刺激等。有的药物需要在睡前服,例如:有的助眠药物需要在睡前两个小时服用,以保证药效。
我们通常要用温水送服药物,不要图方便而使用汤、粥、茶水、果汁等送服。此外,还需要保证服药时的水量,例如平喘药、抗痛风药、排尿结石药、磺胺药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,需要多喝水。当然,有特殊要求的药物除外,例如喝止咳糖浆就不要急着喝水,以免稀释药物,影响疗效。
另外,记着不要把缓释片、控释片掰开,以免造成危险。有的朋友嫌胶囊的气味不好,就把胶囊打开,只服用里面的药物,这也是不对的。
尤其不能够打开肠溶胶囊,因为它的外层包裹了肠溶包衣,确保药物在胃酸环境中不溶解,在进入肠道碱性环境后才释放,从而保护药物、减少胃黏膜刺激、实现肠道吸收等。
不要为了省事,把所有药片放在手里,一把吞下,那样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。在使用多种眼药水的时候,也需要遵医嘱而间隔特定的时间,以免影响药效。
服用药物后,要关注病人的反应。如果出现了恶心、呕吐、皮疹等反应,要及时停止用药,并赶紧联系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置。
家庭生活中,如何保证用药安全?
“是药三分毒”,药物用得好,可以救命;用得不好,还能“致病”。错服、漏服、重复服药等,可能耽误治疗甚至导致中毒事件。
如果老人记性不好、不识字或没有记录的好习惯,怎么办呢?
茉莉奶奶有糖尿病,在她确诊后的十几天,为吃药的事情,我们非常烦恼和紧张。提醒她吃药时,她很确信地说吃过了;我们一看药板,却发现药片并没有减少。由于她有合并症,需要吃的药物种类也多,更容易错漏。有的药物在百粒装药瓶里,因此我们无法快速确认她是否吃过药。
我们的经验是利用标记“早”、“中”、“晚”的字样的分格药盒。头天晚上,提前把药片装在三格药盒里;第二天,通过药盒的情况,可以及时提醒老人服药或者补服。
记忆力正常的朋友,则可以利用手机日历、记事本或者用药提醒APP,记录用药情况。对于有认知障碍或自理能力差的病人,需要由专人负责用药。
需要药盒放置在小孩或者有认知障碍的成人无法触及的地方,以免造成误服。
常见的降压药、降糖药、减肥药、安眠药、泡腾片等,都可能造成危险。尤其是有的胶囊或者糖衣丸,花花绿绿的,看上去很像糖果,小孩子可能会受到诱惑。
错误服药,可能导致呼吸抑制、昏迷、窒息,甚至死亡,所以不能掉以轻心。即便不造成误服,小孩把药物弄丢或者弄混,也会影响正常用药,造成浪费,耽误治疗。
不要为图方便而乱用药瓶盛放药物。《简单的一生,复杂的病史》提到,秀因为在“胃乃安”空药瓶中存放杀虫药片,导致误服,中毒晕倒。幸亏她吃的药片不多,而且及时得到救治,才算捡回了一条命。
内用药和外用药分开,有的药物的活性成分可能一样,但是用途不同,辅料就不同,外用药里面可能含有酒精、重金属等,外用药内服会造成消化道损伤、中毒等。例如,某患者需要治疗慢性荨麻疹,却误将本应外用的“醋酸铅”当作“芒硝”内服,造成了铅中毒。另外一位痔疮患者,误将“复方荆芥熏洗剂”口服,结果中毒住院。
儿童的药与大人的药物分开。儿童不能服用大人的药物,因为他们的肝肾功能较弱,要使用儿童专用药,并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。另一方面,万一在紧急情况下,大人不得不服用小孩的药,则需要咨询医生或者详细阅读说明书,适当调整剂量,以保证安全和药效。
特别需要注意温度、湿度的要求和保质期,通常在阴凉(避免阳光直射)、干燥的地方存放。有的药物需要冷藏保存,注意不要冷冻,否则会导致药物失效。
有的药物则要求在开封之后在一天或者一个月内使用,超过这个时限再使用,可能已经发霉、变质,可能造成失效甚至感染,危害我们的健康。例如,我们使用无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时,可以根据说明书,在瓶身标注限用日期,到期就处理掉。使用开封时间过长的滴眼液,可能造成眼部感染,最终得不偿失。
家里有慢性病人的话,单独设立一个药箱,存放对应的药物。例如,合并心衰和动脉硬化的糖尿病人,可能需要吃五六种药,需要单独存放,方便找药。在上一批药物没有吃完的时候,就需要预先购买新的药物,但要等上一批药物吃完后,再开始吃新的一批,以免旧日期的药物过期,造成浪费。
每隔1-3个月,整理一次家庭药箱。发现药物已经过期了,尽快处理掉。不能直接往垃圾桶随便一扔,需要扔到“危险垃圾”桶内。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,容易造成环境污染。
总之,药物在购买、保存、使用、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安全。作为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中年人,我们尤其要关注这些节点,守护好家人的健康与安全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外盘开户配资,股票正规配资,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